八段锦的医理发布时间:2019-06-22 点击量: 2302 次

八段锦是我国传统气功中的著名功法之一。它源远流长,在宋朝洪迈所编的《夷坚志》中就已经有了记载。它融合了中医之理、武术招式、仿生姿态、按摩手法和吐故纳新的调息之法,以及内视、存想、意守的调神之法。八段锦在历史长河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演练套路。通过八段锦的锻炼,要想达到强健身心、益寿延年的功效,就必须明其理、知其法。下面就着重阐述一下八段锦防止疾病的医理要义,好让我们运用正确的理法去指导功法的实际演练,这样既可提高对功法精髓的认知,又能促进功法操练质量的提升。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功法:两脚并拢站立,双臂垂置于身体左右两侧。双臂挺直,从身体两侧徐徐上举至头顶上方,双手十指交叉,手腕内旋,使掌心朝上,与此同时,两腿挺直,脚跟抬起,呈现上下拔抻之态,头正颈直,目光平视前方。如此循环往复做八次,然后还原立正。

医理:“三焦”是中医对人体脏腑整体功能的概括。上焦多指心肺的功能,中焦多指脾胃的功能,上焦多指肝肾的功能。这个功法动作,腰以上的躯干、头颈和上肢朝上拉抻,腰以下的胯、膝、足朝下拉抻。通过人体外在筋骨的整体导引,从而牵拉触动人体内在三焦的经络血脉,使上中下三焦的脏腑功能得到了全方位的调理,使其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脉道通畅,气血调和。人体三焦中各个脏腑经络的起止点,都在手指和脚趾上。这个功法动作中,上肢十指交叉托天,下肢十趾用力蹬地,使人体十二经脉的起止点都得到了有效的调理和启动,人体手三阴手三 阳和足三阴足三阳的经脉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故此说,通过这个功法动作的锻炼,能使人体阴阳平衡,确保人体健康之基石。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功法:两脚左右开立,间距与肩同宽,双腿下蹲呈马步。双臂屈肘,两掌在胸前十字交叉(推出之掌在里),尔后,左臂伸直,左腕下塌立掌朝左方推出(做成推弓背之态),右臂屈肘与肩齐平,右掌心朝里,往右方后拉(做成拉弓弦之态),头正颈直,目光注视左方。左右交替做八次,然后还原立正。

医理:这个功法中的马步动作,是汲取了武术站桩功中的练法,它能稳固人体下盘的气血能量,使人体达到上“虚”(清虚)下“实”(充实)的最佳生理状态。这个功法中的射雕动作,能充分地把胸腔展开,激发肺脏的主气功能,使其吐故纳新的作用倍增,继而舒展了心气,使心气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得以增强。因此说,这个动作改善了人体心肺功能,起到了充盈人体内气,畅通全身血脉的作用。

另外,在做射雕这个动作时,要假想自己是一个弯弓搭箭射雕的猎人,从而激发潜能,精神振奋,陡增勇猛果敢之气势,目光锐利,面对巨禽毫无畏惧。这样就强化了人体的正气,起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帝内经》)的保健功效。

三、调理脾胃须单举

功法:两脚并步站立,双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尔后,左臂伸直自下向前上举至头顶上方,左腕内旋,使掌心朝上,掌指向右。与此同时,右臂伸直,右腕下塌,使掌心朝下,掌指向前。一只手上举,另一只手下按,头正颈直,目光平视前方。两手交替做八次,然后还原立正。

医理: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滋补人体先天元气的工具,是确保人体生命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这个功法动作中,一手上举,是根据脾气主升的道理,以健全脾脏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其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手下按,是根据胃气主降的道理,以改善胃部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其腐熟水谷的消化功能得以强化。在这个功法中,通过人体外在动作的升降导引,用以激发人体脾胃的升降功能,从而使脾胃经络中的瘀滞之处得以疏通,血脉动行得以调理到最佳状态,使人体后天之精逐渐充盈饱满。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功法:两脚开立,间距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头正颈直。紧接着,头颅向左向后转,尔后再向右转,左右交替做八次,然后还原立正。

医理:“五劳”,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五种太过的行为。久视则伤血,久卧则伤气,久坐则伤肉,久行则伤筋,久站则伤骨。“七伤”,是指人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情绪活动变化太过所构成的致病因素。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于忧思则伤脾,过于悲伤则伤肺,过于惊恐则伤肾。

人体的肢体行为,脏腑功能和精神活动,都要在正常的负荷内进行。如果用之过度,必定会加剧人体气血的耗损,从而使其肢体蒙受伤害,脏腑功能失调,精神情绪紊乱。

人体机能受到破坏后,主要是靠先天“元神”的作用来修复。诸如人的血压、心律和体温等生理指数的稳定,都是靠“元神”来维持其平衡的。只有在体松心静的“气功态”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修复脏腑功能的作用。头脑的内核是“元神”的居处所在,通过头部的左右转动拔抻,疏通了经络中的瘀滞,促进了头脑的气血供应,从而使“元神”的工作能力得以提升。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功法:两脚分开站立,间距与肩同宽,双腿下蹲呈马步,双手虎口卡腰。尔后,上肢和下肢不动,躯干部位由左前下方俯身朝前往右前下方缓慢摆动后直腰。与此同时,头颈部也伴随着做轻微地与其同方向的摇摆,然后再反方向摇头摆尾,左右交替做八次,还原立正。

医理:中医学认为,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是人体的健康之本。有不少失眠者,就是因为肾水不足,而心火太旺造成的。人体的心与脑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功法中,头部轻微的摇晃,对心火下降人肾,以助肾阳,有促进作用。肾居腰中,柔和地摆动腰部,能促进肾水向上以滋养心火,使其不致太过。

 

六、双手攀足固肾腰

功法:两脚并拢站稳,上身徐徐下俯,双手掌心贴于左右大腿面往下滑动至脚面,上身徐徐向上起身挺直,双手贴于两腿后侧朝上滑动至后腰,使双掌的“劳宫”穴捂在后腰左右的“肾俞”穴上。如此连续做八次,然后还原成立正姿势。

医理: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双下肢是足少阴肾经循行的部位,肾脏居于腰间。故此,本节功法,通过俯腰之法,使肾经上的筋骨肌肉得到牵拉舒展,使内在的肾经得以疏理,使肾脏获得了充足的气血供养。功法演练过程中,俯身时,双掌心轻摩双腿正面,能够起到导引足三阳经向下循行的作用。起身时,双掌心轻摩双腿后面,能够起到导引足三阴经向上循行的作用。定式时,双掌捂在后腰上,使掌中之内气来激发肾气的活力,以保障人体的先天之本更强健,生命活力更旺盛。

 

七、攥拳怒目增气力

功法:两脚分开站立,间距与肩同宽,双腿下蹲呈马步。两臂屈肘,双拳拳心向上,抱于腰部两侧。下肢不动,两手交替朝前直冲拳(拳心向下),连续打八拳,最后收拳立正。

医理:本节功法汲取了武术中的马步桩功之法, 以起到培补元气固肾精的作用。人体下盘筋骨强健,能起到预防“人老腿先老”的保健作用。马步桩能蓄积丹田内气,在每次冲拳时,要把丹田之气运至于手,并配合怒目圆睁,舌抵上腭(接引任督二脉之气)和扣齿,用鼻短促呼气(肺开窍于鼻,肺有主气之能,故此,以气催力)。出拳要运用武术中的“寸劲”。通过本节功法的锻炼,能振奋精神,激活经络气血的运行,增强人体内在的劲力。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功法:两脚分开站立,间距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含胸拔背,头正颈直,目光平视前方。然后,两脚跟抬起寸许,随即下落震地,并带动上肢及躯干抖动,如此做足八次后还原立正。

医理:人体的百病都是因为经络血脉的气机不畅造成的。本节功法,通过双脚一起一伏有节律地震动,使地面产生的震动波,自踝关节传向膝关节、胯关节,再传向腰椎、胸椎、颈椎和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使人体九大关节和内在脏腑都能感受这种震动波带来的那份惬意。人体的九大关节,是人体内外气血运行的枢纽。本节功法,通过外在筋骨和内在脏腑抖颤的导引作用,化散了脉络中的瘀滞之物,正气虚弱之处得以培补,定能稳收百病消散之奇效。

在线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