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怎样锻造出来的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量: 5364 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打的一场极为艰难的战争,锻造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党中央、毛主席考虑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促进国家长治久安,这是有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

刚刚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人民解放军,还没有进行充分的休整就进入了战争状态,各部队指战员表现出了高昂的战斗精神,由师到团、到基层连队,所有指战员都摩拳擦掌,申请入朝参战,不少人还写了血书,随时听候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命令,随时准备开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就是革命战士在踊跃参战的过程中形成的。1950年6月,某炮兵1师26团开赴鸭绿江边集结待命。为激发官兵的参战热情,五连召开表决心大会,好几个班的决心书上都写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乡”。一些原本想回家结婚的战士纷纷表示“胜利后再结婚”,有些刚结婚就参军的战士也表达了“援朝胜利再探家”的决心。全连群情激奋,斗志昂扬,“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战斗口号不时在会场上空回荡。指导员麻扶摇为战士的这种博大胸怀和昂扬斗志所震撼,连夜写了这样一首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以抒发内心激情。后来,此诗便不胫而走,在志愿军中流传开来。

1950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发表的联合宣言第一次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指出:“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广大青年也热烈响应祖国的召唤,先后掀起了四次参军高潮,不少学子投笔从戎;新解放区的翻身农民更是踊跃,像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胡修道等志愿军英雄都是那时参军的。全国青年有207万人参加了志愿军,保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兵源的补充,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当美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是尽量避免,但是绝不妥协、绝不牺牲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武装下,把强大的敌人看作纸老虎,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掌握整个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时候,既没空军也没有海军,就地面部队相比,美国的一个陆军师装备就有140多辆坦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所面对的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

虽然力量对比悬殊,但中国人民没有害怕。志愿军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在战斗中表现了无比的英勇顽强和惊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在进攻中,不顾敌人炮火的猛烈,忘记一切疲劳和艰苦,跋山涉水,勇猛前进;在防守中,不论敌人的炮火如何轰击,始终坚定沉着,固守阵地,大量杀伤敌人;即使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也是临危不惧,顽强不屈,虽战至最后一人,仍不放弃阵地。许多英勇负伤的同志,坚持不下火线,继续进行战斗。志愿军的指挥员、战斗员,曾经在零下30摄氏度严寒、积雪数尺的高山上,连续作战数昼夜;曾经冒着敌人的炮火,徒涉刺骨的冰河,攻占敌人的防御阵地;曾经忍饥挨饿,仍坚决地完成自己的战斗任务。因此,毛泽东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打的是品质战”。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凭着“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坚信正义战争必胜。由于敌机的严密封锁和运输车辆缺乏,志愿军的粮食供应一度只能达到需求量的25%,弹药只能重点补给。战士们常常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作战。“一把炒面一把雪”,既是志愿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志愿军供应困难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种困境,中共中央、中国人民和志愿军一方面辩证地去看待,充分认识敌我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坚信正义战争必胜。我们的作战既然是正义的,是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后勤工作人员、参谋机要工作人员、政治工作人员,就能够在作战中完全团结一致,上下友邻之间万众一心,就能够无比英勇,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进行近战、迂回、挺进,敢于以各种轻型武器来对付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没有这种团结和英勇,战争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为坚信正义战争必胜,志愿军有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彭德怀曾说过:“我们部队在朝鲜的生活,可以说比过去任何一次战争都苦!”但就是在种种困难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涌现出了舍生忘死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精神的一个缩影就是“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上甘岭精神。1952年10月中旬,美国侵略者发动了“金化战役”,向中线上甘岭地区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只有3.7平方公里的597.9高地和537.3高地狭小地区,发动猛攻。“联合国军”对两个山头狂轰滥炸,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的土石炸松1到2米。参加战斗的四十五师伤亡惨重,师长崔建功7天7夜没有离开作战室,他向秦基伟保证:“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在诸兵种协同下,依托坚固的坑道工事,志愿军将士发扬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决固守,寸土必争。经过43天空前激烈的战斗,打垮敌人大小冲击600余次,进行数十次反击,歼敌2.5万余人,守住了阵地。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成为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光辉典范。美国新闻界曾评论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

上甘岭精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的,它展示了人民军队“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成为我军一往无前、勇敢战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1950年10月13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中指出:入朝参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毛泽东对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想法,既考虑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充分考虑到朝鲜的国家利益以及整个世界的发展。

无论在极端困难的战时,还是在停战后的年月里,中国人民志愿军都坚决遵循毛主席提出的“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指示。不仅模范遵守群众纪律,而且利用战斗和训练的空隙,经常帮助朝鲜人民春耕秋收,修渠治水,植树造林,修房盖屋,医疗治病,防疫救灾。停战后,志愿军战士们还没有来得及拂掉身上的战尘,就奔赴朝鲜平壤、咸兴、新义州等重要城市的建筑工地和广大农村,以建设自己祖国的热情,积极参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工作。他们的口号是:“工地就是战场”“多流一把汗,多增加一分友谊”“以建设首都北京的心情建设平壤”。据统计,从1950年至1958年,志愿军共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45412间,恢复和新建大小桥梁4263座,修建堤坝4096条,全长429220公尺,修建大小水渠2295条,长达1218710公尺。这充分体现了“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